记者王学琛
编辑刘海川
“掉进海里”
年11月9日,碳九泄漏事件第6天。渔民肖远山站在船头,他将再次前往受灾渔排区域。
这天早上7点半,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南埔镇东北海角的肖厝船渡码头此时空空荡荡。救援人员、政府工作人员、媒体记者会在一小时后接踵而至。码头附近的渔排依托着塑料泡沫浮力,漂浮在一片狼藉的海面上。受到腐蚀后,泡沫呈现出暗黑色。
目力所及的海面上,渔船马达声轰鸣,油污残留。6天过去,风有些大,污染气味微弱,肖远山和几个村民没有佩戴口罩。
65岁的肖远山生于斯长于斯,一生都在消厝村养殖海产。这个多人的沿海村庄是湄洲湾最大的养殖村,也是整个泉港区的养殖业中心。肖厝村的养殖产品包括鲈鱼、真鲷、黑翅、鲍鱼、海蛎,不仅供应泉港本地市场,还销售到泉州和厦门。
肖远山家拥有上百网格的渔排,全家人也都住鱼排上。灾难降临后,年11月4日凌晨四点,肖远山被五岁孙子的哭声吵醒。他闻到异味,穿衣出门查看。眼前的景象令肖远山震惊,腐烂萎缩的泡沫让原本浮在海面的渔排下沉。他猜测,应该“是哪个企业漏油了”。
肖远山家的鱼排处在退潮位置,油污尚未扩散过来,但远处涨潮区域的鱼排情况危急,他看见,好几个渔民在加固渔网。
肖远山回屋拿手机报警,随后又分别打给海事局、环保局和农林水局。随后,肖远山还通知了肖厝村的一名摄影师,这使对方留下了最早的事件影像记录。
据肖远山提供的视频资料,年11月4日早上6点42分,海上已人声嘈杂,渔网下是黑色与黄色的油污,绳索和木头凌乱散布在海面上。
天已渐亮,哭声、狗吠声交织,肖远山看着自家鱼排下沉——这是他几十年的心血。他也急哭了。
49岁的肖成发是在岸边的家里闻到刺鼻气味的。这天早上,他出门时,看见村民聚集,议论纷纷。肖成发直奔自家鱼排,和肖远山境遇一样,他的蚌鱼网箱已下沉。
肖成发不知道泄漏物具体为何物,只想着赶紧救鱼排,他将手伸进飘着油污的水面,试图固定网箱。他没能成功。“闻到刺鼻的味道。”肖成发说,这让他“意识有些迷糊”,落进了海里。
碳九
远处水天交接处已恢复平静,救援民兵周松平说:“现在已经好很多了,事发当天那一片都是蓝色的雾气。
这场渔业灾难发生在年11月4日凌晨1点。当日16点18分,泉港区环保局发布官方通告:“福建东港石油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执行碳九装船的宁波——天桐1#船舶与码头之间的连接软管处发生泄漏,共造成6.97吨碳九泄漏。”
周松平是在11月4日六点多赶到现场的。他并不知道泄漏物是碳九,也从没听过碳九是什么。“泉港漏油也不是第一次了,以为不过是汽油和柴油。”在没有配备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周松平和其他救援民兵前往救援。直到第四天,他也不过只是带了个一次性口罩。
据当地通报显示,截至11月8日15时,泉州市共出动船舶多艘次、人员多人次、吸油毡袋、清油剂70桶开展油污吸附。年11月9日,界面新闻记者在肖厝船渡码头看到,救援船只来来往往,救援人员把吸油毡剪成方块放在水面上以吸附油污。
渔民展示被打捞上来的碳九污染物。摄影:王学琛事发第5天,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信息,明确泄露物为裂解碳九:“11月3日16时左右,’天桐1’号油轮靠泊东港石化公司码头;19时20分左右,开始从东港石化码头输油管道进行工业用裂解碳九的装船作业;11月4日0时51分,输油管出现跳管现象;凌晨1时13分,东港石化码头作业人员发现装船过程中发生工业用裂解碳九化学品泄漏。”
碳九,广义上指分子式中含碳原子数为9的碳氢化合物。据《有机化学命名原则》,大多数含碳氢化物都可以以碳原子数命名。根据加工方式不同,碳九可分为裂解碳九和重整碳九,属于化学意义上的低毒类物质,未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和《剧毒化学品名录》。
果壳网在年11月8日发布的一篇科普文章广为流传,文章解释,裂解碳九和重整碳九两类物质的成分有很大区别。从石油中通过裂解所得的碳九成为不含苯的脂肪烃,如果再进一步将其重整,就得到很多种芳烃物质,对环境和健康危害也更大。“如果泄漏物是裂解碳九,那么长期健康风险不大,主要是经济损失。”
不过,年11月10日,一名石化工作者发布文章表示,根据工业与信息化部在年发布的石油化工行业标准《工业用裂解碳九》,国家并没有对碳九内的芳烃类物质做出含量要求,因此不能果断得出裂解碳九不含芳烃的结论。
上述观点认为,裂解碳九的危害性要小于重整碳九,但并非“危害性较小”。危害性主要来自于芳烃,根据《化学工业》年11月第35卷第6期发表的《国内外C9综合利用技术及发展趋势》,重整碳九绝大部分由芳香族构成,裂解则含有近50%的芳香族和大量的烯烃。
对于当地渔民来说,这不重要。在得知泄漏物为裂解碳九后,泉港居民也并不了解“裂解碳九”和“重整碳九”的区别。对于养殖户而言,经济损失才是他们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