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是为数不多的科技方面的双刃剑,如果处理得好,利国利民利天下。
资源问题短期之内能得到极大的缓解,但如果处理不好将会是一场席卷全球的灾难。
我记得印象最深的是,我在上大一的时候,手机弹窗突然弹出一个消息来讲的就是可燃冰目前已经进行了大量实验,而且可燃冰如果开采出来的话,能够极大的缓解资源危机。
当时我看到之后还拍手叫好,但紧随其后又比较困惑了,可燃冰如此宝贵的资源,一旦开采出来,就能够极大的解决自然危机或者缓解资源危机。
那为什么很少听到各个国家之间的行动或者动作呢?答案很简单,因为可燃冰是一个既可爱又可怕的东西。
第1点,什么是可燃冰?我先来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使用过液化气吗,如果没有使用过液化气的话,在农村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那个东西叫做气炉子,具体是什么我也忘记了,好像也叫燃气灶。
但是我们在往燃气灶里面加燃气的时候,会发现里面会有水的声音,这个水真的是添加了可食用的水吗?
并不是这样的,而是我们把气液化,什么把气液化呢,就是通过压缩气的密度,最终把这个气体变成了液体。
当然我不是化学老师,所以这个东西你跟我掰扯我也掰扯不明白,但我知道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那可燃冰是什么呢?
可燃冰指的就是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的情况之下,形成的结晶物质,那怎么可能在大自然中有先天的或者天然的高压低温的环境呢,答案是有的,比如海洋尤其是深海当中。
我记得这样一组数据正确与否不太清楚,但大体上是差不多的,因为当初我也仔细研究过这个玩意儿。
一立方米的可燃冰在燃烧之后可以转化为立方米的天然气,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可燃冰一旦挥发开来他所能够产生的能量是极其惊人的,一立方就可以对等立方米,这是一笔的比例,同时对于储存也是绝对没问题的一个天然优势。
同样的存储天然气,之前的时候我需要一个立方米的容积,现在我只需要一个一立方米的容积,大家想一下中间的利润是否非常可观,同时是否能够极大的缓解资源危机。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燃冰也几乎可以判定为清洁无污染的,当然这里的可燃冰指的是纯粹的可燃冰,如果可燃冰里面夹杂了其他的杂质,那就另说了。
而且当下阶段的数不清的科学家都一致认为,可燃冰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面将有可能取代石油天然气等各种资源。
那有人就说了你这句话有点毛病,前面是肯定句,怎么后面又犹豫了呢?原因很简单,之所以犹豫就犹豫在可燃冰的开发环节上,因为可燃冰的开发到现在为止都是世纪难题。
第2点,为什么可燃冰如此危害?其一,可燃冰都在哪里?
根据刚才我们的叙述,我们很容易总结出来可燃冰所形成的4种条件,分别是低温高压液态水以及甲烷气体。
把这4个条件合计在一起的话,就会发现全球各地想要找个可燃冰,难度没有那么大,一般情况下在米以上深度的海底,或者在压力极大的冻土,在里面都能够找到可燃冰。
而目前科技已经发现的矿点几乎遍布全球,也就是说在我们能够想象到的大部分地方,只要去找都能找到可燃冰的影子。
这些可燃冰如果我们去使用的话,以现在的使用概率,用个几百年甚至年是不愁发展的,几百年到年大家知道意味着什么吗?
如果科技依旧是突飞猛进,在年之后就可以找到更具备清洁的能源就可以实现一次又一次的能源迭代。
其二,可燃冰为何会有如此危害?
甲烷大家都知道,如果一点甲烷突然暴露在空气当中,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是可燃冰里面的甲烷呢,可燃冰里面的甲烷的体量是非常庞大的.
一旦这些甲烷突然之间暴露在空气当中,就会加剧温室效应的出现,现阶段的温室效应可能就已经导致南北极之间的冰川有一部分化解了。
那如果可燃冰的持续开采那个过程当中,导致数不清的甲烷气体突然之间出现,而且不受控制无法收集,那么最终带来的灾难都是毁灭性的。
同时可燃冰目前存在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开采,毕竟可燃冰的形成就是在海平面米以下或者更深的地方才会有可燃冰这些地方
机器想要去运作难度极大,机器如果跑下去然后把这些东西收集出来,在采集的过程当中想要不被泄露,难度也极大。
简而言之,现在的可燃冰探测已经没有问题了,只要探测肯下功夫,是没有问题的。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可燃冰如何进行正确的采集,合适的采集,毕竟如果无法采集可燃冰,相当于一个美味的包子摆在我们面前,可是被玻璃隔起来了,想吃这个包子门也没有。
一旦在开采可燃冰的过程当中改变了周边环境,就有可能影响到周边的压强,压强一旦被影响了,可燃冰开采的难度就更大了。
短期之内想要克服这个问题,不是没有可能,但是是一个成本的问题,付出了很大的成本,最终却只获得了极小的收益,没有一个国家会这样干。
所以现阶段如何采用更加便捷或者更有利于资源开采的方式采集,可燃冰成为了重中之重。
这也是为什么可燃冰储量非常可观,却不大力开采的主要原因,因为谁也担当不起这样的风险。
可一旦这样的风险能够被解决的话,那么开采可燃冰将会带来非常可观的利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