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大小新闻
大小新闻客户端6月21日讯(YMG全媒体记者杨春娜实习生孙洪宽通讯员高晋鞠秀峰摄影报道)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如果使用不规范容易发生燃气泄漏,甚至引发爆燃爆炸,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正确使用液化气,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在安全生产月期间,记者跟随烟台市安全生产总指挥部工作人员走进山东汇通能源利用集团,探访液化石油气是怎样进入万千居民家中的。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无色、透明、低毒的可燃性气体,作为燃料,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商业餐饮以及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液化气比重比空气重,容易在低洼处流淌、积聚、长期不散,如遇火源就有燃烧、爆燃和爆炸的可能。因此,安全使用液化石油气,特别是防止火灾爆燃的发生,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头等大事。
在汇通能源集团东陌堂灌装站的灌装平台上,灌装工人正忙着往一个个钢瓶里充装液化气,充装前后的试漏、检斤、外观检查,每一项都少不了。记者留意到,每一个钢瓶上的角阀处都有一个芯片,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芯片就相当于是钢瓶的身份证,扫描芯片就可看到钢瓶生产日期、上次检验日期、上次充装日期等基本信息。
工作人员在新瓶首次使用前,会通过终端设备扫描,登记钢瓶信息,完成新瓶建档,所有建档钢瓶在省气瓶充装追溯平台上都可以查询到。同样,每次钢瓶充装前,工作人员也都会先进行扫描,更新钢瓶信息,以备查询。
据了解,早在年,汇通能源集团就已经与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单位展开战略合作,在国内率先试点“互联网+钢瓶”管理模式,可以查询钢瓶的流动轨迹,解决了钢瓶丢失追踪、安全溯源的问题。逐步实现液化气瓶实时监控,用户分布实时分析等功能。同时让行业监管实现智能化,让烟台居民使用液化石油气更加安全便捷。
汇通能源集团东陌堂灌装站经理刘铃海介绍,通过物联网系统,已经实现了钢瓶从入厂、灌装、运输、销售等全链条的监管。其中智能灌装枪,可自动识别非自有钢瓶,杜绝了非自用钢瓶的灌装。除此之外,灌装到指定重量后,灌装枪会自动停止灌装,这样可以确保充装重量在规定区间内,一方面保证充装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过量充装引发危险。
为了确保用户安全,钢瓶在灌装前后有着严格的操作流程。灌装前,首先要检查钢瓶外观、附件是否完好,有无凹陷、锈蚀等现象;检验期限是否超期,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灌装。灌装结束后,还要进行二次检重和漏气检测,确保出厂的每一个钢瓶都保质保量、没有安全隐患,把牢安全供应的第一道关卡。
“检验合格后的钢瓶,会塑封好钢瓶阀门,贴上合格标签,然后送至服务部或者用户手中。”采访中,一位灌装工人告诉记者。
液化气钢瓶作为一种特种设备,是有使用年限的。根据规定,年2月1日后出厂的钢瓶,设计使用年限为8年,到期后允许在进行安全评定后延长使用期,但最长不得超过12年。液化气钢瓶的检验周期为4年,在使用过程中要定期检验,以确保安全。
据汇通能源利用集团安全监察中心常务副总经理高锋介绍,汇通的钢瓶瓶身上都有生产日期钢印,用户可以通过查看生产日期来判断钢瓶是否超期。另外,我们每一个钢瓶上都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