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中午,广西容县松山镇一烧腊店起火,民警正在现场救援时店内突然发生爆燃,据报道有3人轻微受伤,希望伤者都平安无事。
烧腊店铺爆燃,火球从店内喷出
现场视频显示店铺已经起火,浓烟滚滚,有人员正从起火的烧腊店铺内逃出,突然一团火球从店铺内窜出,冲向街道,瞬间浓烟变成了剧烈燃烧的火焰,
在火场附近的民众匆忙逃离避险。一看起来像是穿着警服的警察逃离现场时头发冒烟,裤子破了一道大口子,臀部位置还有点烟雾,另外逃离的还有部分围观群众,身上都不同程度的带了点“彩”,不过从现场视频看来,伤情应该不太严重。
这个事件告诉我们,人民警察真的是勇敢,危险关头第一个上前,请冲上去时务必注意自己的安全。还有个道理我们必须要了解,没事千万别围观,因为小吃店、饭店等场所厨房大都用燃气灶,一旦爆炸危险是未知的。
因为像店面这种建筑,一般都是三面都是墙壁,一面带着卷帘门或者玻璃门,一旦爆燃或者爆炸,这个位置是最薄弱的,就像炮膛里的火药爆炸将炮弹推出膛一样,店铺内的杂物会高速飞出,一旦击中人体,轻则受伤,重则死亡,所以千万不要围观,即使忍不住,也尽可能远一点围观,一来爆炸时比较安全,二来围观群众不要影响救援。
为何每次都是爆燃,为什么就不是爆炸?
相信各位读者都有一个疑问,即使是很严重的液化气或者天然气爆炸现场,新闻中说的总是“爆燃”,估计大家都认为这新闻是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节奏,爆炸说成爆燃,明显级别将降低了一个档次,听上去就不那么危险了,但事实上有时候爆燃比爆炸更危险。
何为爆燃,何为爆炸?
在各位读者看来爆燃和爆炸有区别吗?可能大家都分不太清,但事实上是区别不仅有,而且很大,两者之间有非常清晰的界限。
爆燃
可燃性气体或者挥发性液体形成的蒸汽被明火点燃后的燃烧方式是比较特别的,它和燃气灶燃烧的方式不一样,燃气灶中的可燃气体从小孔喷出后,与燃气接触,然后被点燃持续燃烧。
手雷爆炸
而泄漏在空气中的燃气会和氧气充分接触,一旦被点燃,这些可燃性气体分子和氧气会立即燃烧,并且以很快的速度向周围传播,而这个传播速度就是爆燃和爆炸的区别。
一般可燃性气体都有爆炸浓度范围,比如液化石油气爆炸浓度为1.5%~9.5%,天然气则为5%~15%,低于爆炸浓度时,相邻的可燃性气体分子被点燃时,其火焰无法传播或者传播速度太慢,无法形成爆炸。
高于爆炸浓度时,火焰气体所需要的氧气不足,可能会形成不完全燃烧比如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气体膨胀遭遇氧气后再次发生爆燃。
爆燃时的传播速度小于音速,而爆炸时爆轰波高于音速,一般天然气或者液化气爆炸时的爆轰波传播速度在米~米/秒左右,炸药传播速度当然更高了,比如TNT可达米~米/秒左右。
为什么一直都定义为爆燃?
爆炸和爆燃浓度截然不同,为何每次都是爆燃?其实道理很简单,燃气在空气中均匀混合的几率很低,有的地方达到了爆炸浓度,有的地方达到的是爆燃浓度,这些夹杂爆炸的爆燃,最终结果还是爆燃。
从理论上来看,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爆燃,因为分布均匀是个很难完成的任务,所以新闻在发布时定义为爆燃也没毛病。而且爆炸和爆燃也很好区分,腾出一团火球,非常壮观的现场都是爆燃,真正的爆炸看不到什么火焰,比如手雷爆炸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火球,只有一团烟雾以及四散飞溅的钢珠(假如是破片装填的是钢珠)。
爆炸危害大还是爆燃危害大?
大家的知觉一定是爆炸危害大,毕竟爆炸的爆轰波速度更高,但在大部分后续效应中,爆燃的危害要比爆炸更强,一般情况下爆炸不太容易引发火灾,那些手雷爆炸后引发的火舌舔舐着室内可燃物,瞬间引发火灾,其实都是假的,手雷的爆炸假如现场没有汽油火灾煤气泄漏,大概率没有火灾,一团烟雾后就消散了。
但爆燃就不一样了,气体爆燃速度慢,对现场易燃物引燃的时间长,并且还有未完全燃烧的一氧化碳会形成二次爆燃,然后再次形成火球从而点燃周围的可燃物,因此爆燃大概率会发生火灾,并且会引燃一般性可燃物,比如窗帘与沙发等。
因此爆炸发生后基本就结束了,火灾可能有,但很多时候也没有,而爆燃则是刚刚开始,持续的火灾伤亡会更大,因此在大部分条件下爆燃引发的伤亡可能会更大,而大部分燃气爆炸现场其实都是爆燃,当然燃气的持续泄漏也是其火灾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这个简直就无解。
气体爆炸比手雷更危险
各位不要小看燃气爆炸,这些可燃性气体真正爆炸时对人体的伤害比手雷威力更大,因为手雷爆炸时只要躲在柱子后基本上可以保证不死,最多也就是脑袋嗡半天,但气体爆炸却是均压,在同一个空间内没有地方躲藏。
而且由于其爆速慢,时间长,高温高压持续时间很长,对人体内脏损伤极大,而且爆炸后现场氧气耗尽,如果通风不良,即使活着也会被憋死,而TNT自带氧化剂,爆炸后不吸收周围的氧气,所以只要幸存下来的,肺部没有损伤的就能保证呼吸正常。
当然另一个则是燃气大都是爆燃,爆炸后浑身着火非常危险,比如全身重度烧伤的,刚入院时可能没啥事,但很快就会发展到非常严重,因为全身烧伤,呼吸道烧伤这类伤情很难处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