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是解决LPG安全管理问题的根本手段。推动LPG瓶充装单位建立气瓶充装安全追溯系统、为气瓶加装电子识读标识。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充装和运输瓶装液化石油气以及翻新报废液化石油气瓶的行为。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液化石油气瓶和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专项整治的通知》(下称“通知”),定于10-11月联合开展LPG(液化石油气)瓶和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专项整治,切实推动解决“‘黑户瓶’装‘黑煤气’,安全管理成难题”的问题。

这是继年国务院安委会发文开展液化石油气瓶专项治理工作后,再次针对液化石油气瓶开展的全国范围内专项治理工作。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近年来重大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相关部门日益重视危化品安全管理,LPG作为较早进入居民日常生活的燃料,安全治理和规范尤为重要。

非法经营、违规充装问题突出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易于储存、运输和供应,且应用设备成熟。作为家庭灶具的供气源,它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随着天然气管网铺设范围的延伸,目前LPG主要在乡镇地区使用。

虽然已发展多年,但当前LPG市场管理仍较为混乱,非法经营、违规充装等问题突出。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曾于去年5月份赴河北省高碑店市、白沟新城等地,采取先暗访后明查的方式,对当地瓶装液化气市场开展实地督查。督查发现,高碑店市、白沟新城等地普遍存在违规充装和非法经营、储存、倒装、运输瓶装液化气问题,安全隐患较大,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年全国共发生燃气事故起,包括明确气源介质的室内燃气事故起,其中因液化石油气引起的室内燃气事故起,占比77.07%,成为引发室内事故的主要介质之一。

“目前LPG的应用在一些乡镇还有较大的市场,随着管理越来越严格,行业相对集中,一部分过去营运的小企业为了生存,出现一些不规范的行为。”湖北省化学安全协会高级工程师伍学龙说,“LPG是特种行业,企业需要具有完备的资质和经营许可证才能合法经营,但目前市场上仍存在不少没有资质的‘黑户’,属于非法经营,游离在监管范围之外,存在极大安全隐患。近年来发生多起LPG瓶爆炸事故,已引起监管部门重视,开始严格整治。”

信息化建设是根本手段

五部门在通知中分别就液化石油气瓶、液化石油气经营单位、瓶装液化石油气专项整治提出具体规定。要求追踪液化石油气瓶充装单位气瓶的使用登记情况、安全检查和记录情况、定期检验送检或报废情况;严查充装“黑户瓶”、翻新气瓶、超期未检气瓶、检验不合格或已判废未去功能化的气瓶。

对于液化石油气经营单位,要依法实施燃气经营许可,加强生产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同时,强化跨区域执法协作,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充装和运输瓶装液化石油气以及翻新报废液化石油气瓶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重点强调要推进完善液化石油气瓶信息化建设,督促LPG瓶制造单位按计划完成产品制造数据信息公示平台建设和在出厂气瓶上焊装电子识读标识,推动LPG瓶充装单位建立气瓶充装安全追溯系统、为气瓶加装电子识读标识。

在多位受访者看来,信息化建设是解决LPG安全管理问题的根本手段。

“以前谁都可以买LPG,没有办法跟踪和查询,随着科技的进步,可以把现代化的手段应用在传统的LPG产业上,在LPG瓶上安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