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液化石油气的国家标准是强制性的燃料用途标准
液化石油气国家标准GB-主要是针对燃料用LPG的质量标准。该标准规定了石油炼厂生产的液化石油气的品质标准,即规定炼厂生产出来的液化气必须符合标准中规定的品质要求方能正式对外销售,并且对液化石油气的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作了相关要求和规定。国标是国家对全国范围内该行业统一的技术要求,属于最低强制标准。我国炼厂一般都是按照GB-标准对液化气进行有关指标的检验。
目前GB-是年颁布实施的,其主要质量指标包括:物理指标(密度、蒸气压)、组分指标、残留物指标(蒸发残留物、油渍观察)、腐蚀指标(铜片腐蚀、总硫含量、硫化氢)、游离水等几个方面,具体的指标含义和作用如下:
一是物理指标中蒸气压是指液体的蒸气与液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产生的压力,它是衡量液化石油气挥发性和压力安全性的指标之一。密度是以各个组分的理论密度乘以各组分百分比获得该LPG样本的加权平均密度值。密度与蒸气压联系在一起,在贮存、运输时可作为某些计算的基础数据和计量参考。
二是组分指标中明确将商品丙丁烷混合物中C3+C4烃类组分体积含量规定为不低于95%,且C5及以上烃类组分含量不得高于3%。若液化石油气中存在太多的重组分,就会造成液化石油气的挥发性不好,燃烧不完全,且液化气罐用完后存有较多残液。
三是残留物指标,残留物含量用来度量产品中比液化石油气挥发性低的可溶解烃类物质的存在量。此外,残留物沸点高于液化气,接近低组分油品物质的沸点,所以还要通过油渍观察试验。如果残留物过多,可能会沉淀或堵塞调节设备。
四是腐蚀指标中的铜片腐蚀级试验的目的是检验液化气中的硫醇、硫及少量腐蚀性极大的硫化氢等物质对金属腐蚀的情况。腐蚀指标中的总硫含量指标主要为避免LPG燃烧后对大气的污染及对设备的腐蚀。硫化氢指标主要是避免球罐在硫化氢的湿环境下容易发生腐蚀而产生裂纹,形成安全事故。
五是游离水指标,主要避免与硫化氢形成湿性环境,避免过多水分存在导致储罐底部和出口处产生结冰。
(二)国际LPG质量标准与国标差异
沙特阿美公司技术标准(冷冻丙烷与冷冻丁烷)与国标的主要指标区别源自进口液化石油气与国产液化石油气的生产工艺和气体来源。由于进口液化石油气主要以油田伴生气为主,其烯烃含量较低、含硫量较低;而国产液化石油气主要以炼厂副产液化气为主,其烯烃含量较高,且由于不同原油品质不同,含硫量也有所差异,因此产出的LPG组分上与进口液化石油气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1.丙烷的组分标准比较
沙特阿美丙烷标准与国产丙烷的品质差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乙烷含量有着明确的要求,其中沙特阿美冷冻丙烷质量标准中规定乙烷含量不大于2%;二是丙烷含量不小于95%,与GB-一致;三是对丁烷含量有着明确的要求,其中沙特阿美冷冻丙烷质量标准中规定丁烷含量不大于4%;四是不允许含有碳5及以上成分;五是对烯烃含量有明确要求,不大于0.1%。
2.丁烷的组分标准比较
冷冻丁烷与国产商品丁烷的品质差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沙特阿美丁烷标准中对丙烷含量有着明确的要求,规定丙烷含量不大于2%;二是对异丁烷含量有着明确要求,规定异丁烷含量不小于29%;三是对正丁烷含量有着明确要求,规定正丁烷含量不能高于68%;四是对碳5及以上组分要求不高于1%;五是对烯烃含量无具体规定。
3.进口冷冻丙丁烷在硫含量方面的差异
进口冷冻丙丁烷对硫含量要求较为苛刻,要求不高于30ppm,而相应的国产LPG硫含量规定的上限为(mg/m3),如按在行业通用算法,1mg/m3=1.43ppm计算,国产LPG硫含量约ppm,与进口LPG相比,国标硫含量的指标数值要高很多。
(三)燃料与化工用LPG质量标准存在较大差异
1.燃料与化工用LPG在组成成分上存在较大差异。化工用LPG源于燃料用LPG,是其中某些高附加值的组分达到一定纯度后可用于化工利用。而燃料LPG对组分要求相对宽泛,即使部分碳三、碳四含量不理想影响燃烧效果,下游客户也可以自行购买丙烷和丁烷进行调配。
2.不同的化工技术路线对原料LPG的成分要求不同,形成不同的细分市场。目前LPG的化工利用工艺路线有十几条,每条工艺路线由于采用的技术不同,对于其原料LPG的成分要求差异较大。不同的化工技术路线没有国家标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