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奶奶街边卖传统油馍,2块5一个10年不涨价,一天卖出个!记得从到这条巷子里面上高中开始,就见这个老奶奶在这里做小生意了,那时候她60出头,当时就喜欢吃她烙的饼,不知道你们把这种面食叫什么,,我们这边啊叫做油馍。10年过去了,重新回到这个地方,将工作选在了记忆中的地方,又再次与她相逢,脑海中的记忆泉涌而出。曾经每当周末,都会来这儿买上一张饼,喝一杯旁边摊位上阿姨做的红豆豆浆,如此简单就满足了。如今,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吃什么都感觉是一个味儿,长大之后,心就变得有些空旷,看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去,满是感慨,还好我回到了这个回忆中的地方,也庆幸遇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人。老奶奶烙的油馍,从揉面开始,老奶奶都亲力亲为,尽管身姿已经佝偻,但是依旧让人觉得很利索。开水烫面再加上冷水面团,一定的比例,相对的软硬程度,都拿捏的非常好,稍有差池,烙出来的饼就没有那种软和劲儿了。剁好一大盆葱花,老奶奶说摊位上的葱花油馍最是吸引人了,在巴掌大的面饼上刷油,放葱花,重新卷成面团,然后再次擀成锅底大的面饼,烙熟,闻着味儿就想吃。然后是醒面,夏天啊30分钟,冬天一个半小时,都要给足了面团的时间,要不然烙出来的饼就会没型,吃起来不够筋道,因为要给早上上学的孩子们和早早上班的人们一个舒服的早餐,老奶奶每天早上5点起床,等忙活到点儿,6:30出摊的时候,刚好跟上给孩子们做饼吃,双手就是一杆秤,一个饼需要多大的面团,需要将面团擀成多大的圆饼,老奶奶自己心里都有数。起初是用传统的煤火烙饼,后来因为查环保,就将煤火换掉,改成了液化气,烙饼最讲究的就是火候,火大了,饼就硬了,火小了,饼就皮了,所以在换成液化气火之后,老奶奶一度的不习惯,直到现在用的娴熟。桌面上摆着几个罐子,有自己熬煮的酱,自己腌制的萝卜条,剁碎装进桶里面,还有自己炒的老式辣椒,外加一个钱罐。。这辣椒是比较独特的,看起来干干的,并没有什么有人的红油,但是吃起来特别香。老奶奶只负责烙饼,其余的工作就需要顾客可自己动手了,刷酱,放腌萝卜,放辣椒,卷饼,都是自己动手,连付钱都是自己付钱,自己找钱。问了老奶奶多少钱一个,没想到居然还是2块5一个,十年了,从未涨过价,外面的饼都卖到5块钱一个了。这十年,每天早出晚归,一天用掉的面粉最少50斤,平均每天卖出个饼,有时候多的时候都不记得自己每天做多少了油馍了,她养大了孩子,供他们上了大学,还买了房,她算不得有一个好工作,但是他有一个好手艺,并且全年无休,坚持着自己的工作,因为她知道,孩子们需要她。我们还年轻,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