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治疗皮肤病 http://m.39.net/pf/a_8810613.html

10月10日中午,安徽芜湖一私人小餐馆发生液化气罐爆炸,瞬间引发大火,截止当天下午3点左右已造成17人死亡。现场的一段视频显示,这家餐馆发生爆炸后冒着滚滚浓烟和烈火,而很多人仍在附近聚集围观拍照时,又发生一次爆炸。

然而,这并不是特例,因液化气罐和液化气带来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1

10月8日下午2点30分左右,日照市海滨二路南首文化社区一居民家发生爆炸并引发火灾,内部被烧得面目全非,楼上两户也受到影响。事故造成一人受伤,事故原因怀疑是煤气罐泄漏所致。

2

9月30日上午,当78岁的徐菊英婆婆家发生煤气泄漏时,74岁的詹木英婆婆冲进屋内关闭阀门,厨房内泄漏的煤气被瞬间引爆,两位婆婆被严重烧伤。

3

9月21日,东莞万江龙湾雅居D2栋5楼一出租房发生火灾。事故原因怀疑是厨房管道煤气发生了泄漏,租住在此的冯某点烟引燃煤气发生爆炸。事故导致冯某和妻子不同程度烧伤,所幸生命无大碍。

4

8月29日11时40分许,义乌市春江路一家饭店内发生爆炸,店内医院救治,另外两名人员简单包扎伤口并无大碍。经初步判断,此次爆炸系煤气泄漏引发。

那么,应该怎样安全使用液化气罐呢?1不要使用翻新罐

要购买正规的罐装液化气,购买前要注意检查钢瓶的使用期限和检验合格证。千万不能贪便宜买“翻新罐”,一些不法分子利益熏心,在社会上收集废旧石油液化气罐,然后去锈抛光加工,再装上液化气冒充好罐出售。这些翻新罐的罐体在除锈时被打磨薄了,耐压能力大大低于标准罐。

2不要加热放倒罐

液化气钢瓶应远离热源、直立放置、避免日晒,在使用中不要用力摇晃和倾倒、摔砸。一些家庭在液化气将用完时,会将气罐倒置、平躺或加热,认为这样会使燃气充分燃烧。这是非常危险的,液体直接流入减压阀,出来后吸热变成气体,突然体积增加二百多倍,遇火源可能发生爆炸或爆燃事故。

此外,液化气钢瓶应该放在容易搬动、通风干燥、不易腐蚀的地方,禁止放置在密封橱柜内。严禁靠近明火或温度较高的地方,严禁用火烧烤或用开水浇。

3室内有异味不要开灯

如果在室内闻到一股“臭味”,说明液化气有泄漏现象,这时候,要立即关闭阀门,迅速打开门窗,加强通风,千万不能开闭电灯、电器,也不能使用打火机等明火,不要在泄漏场所接打电话。

4做到经常检查

每次换罐时,要注意检查液化气罐的橡胶密封圈,及时更换老化的密封圈,防止漏气。连接炉具和液化气罐胶皮管的接头处应经常用浓肥皂水涂抹,检查有无漏气观象,如出现肥皂泡,说明有漏气,应及时到液化气站检修。液化气罐使用后、睡觉前、出门前,一定要仔细检查,确保阀门关闭,时刻紧绷安全弦,才能有备无患!

5做到关闭总阀

使用液化气罐时,应先开启瓶上的角阀,后开启灶前阀。关闭时,应先关闭角阀,后关闭灶前阀,万万不能只关闭一个阀门。使用液化气时不能离人,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关闭阀门;不能私自拆卸,改装灌装设备。

6做到定期更换胶管

连接气瓶与灶具之间的胶管长度不要超过2米或短于0.5米,胶管两端必须用制式夹卡紧,胶管老化或破损要及时更换,至少18个月更换一次燃气软管。

遇到室内燃气泄漏怎么办?1应立即关闭室内的燃气管道阀门,切断气源;2打开门窗通风,并疏散家人、邻居;3待远离泄漏现场后,再拨打报警电话或燃气公司抢修电话。特别提醒

处理燃气泄漏的过程中,禁止使用明火,禁止开启和关闭任何电器,包括打电话、按门铃等,因为这些都可能产生微小火花,引发爆炸。如发现邻居家中燃气泄漏,应敲门通知,切勿使用门铃等。

液化气罐着火怎么办?

在日常使用液化气的过程中,如果不慎起火,大都是由于起火后不知所措,而造成火势扩大,灾害升级,酿成重大损失。假如迅速采取相应灭火措施,关闭角阀,就不会造成多大损失。在日常生活中要牢记3个处理方法:

1徒手关闭角阀

徒手关闭角阀适用于着火初期,火焰不大,着火时间又短,才可徒手关闭角阀,关闭时应注意方向,并一次性关上,提醒市民不应将液化气罐放在不易操作的地方。

2用湿毛巾盖上角阀后再关

着火时间较长,徒手关闭角阀已不可能时,可用湿毛巾从气罐上的护圈没有缺口的侧面将毛巾抖开,下垂毛巾挡住人体,平盖在护圈上口,用湿毛巾迅速抓住角阀手轮,关闭角阀,火就会熄灭。

3戴手套关闭角阀

着火时间较长,徒手关闭角阀已不可能,可以戴上用水沾湿的手套迅速关闭角阀,以防止手被烫伤。不过,关闭角阀时一定注意不要把气罐弄倒,否则会发生意外。

特别提醒

角阀无法关闭,必须立即撤离到安全场所,电话报警后,待消防员赶到后,先对气罐进行均匀冷却后,再进行灭火。

此外,液化气罐也有寿命,超期使用存在漏气甚至爆炸的危险,要特别注意!

青|春|成|都

聚合青年传播成都

人民公园第四生产大队原创整理

转载请注明来源:转自“青春成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