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存

氢气的密度非常低,需要高压或者低温条件下进行储存。高压储存需要更加坚固的储氢罐,而低温储存则需要更为复杂的氢气液化装置。

如果你对氢气的储存罐没有什么概念,我举一个类似的例子,你感受一下,我们常用的煤气罐的空罐重量在重量在16-17Kg左右,充气重量在14.5-15Kg左右。而且液化石油气的密度什么的比氢气高多了,也不需要什么低温高压的设备。

你能想象空油箱的重量跟里面装的汽油重量差不多么?

传输

管道怎么整,是不是也适用气罐车的方式进行。这个成本也海了去了。

安全

氢气极易燃,而且火势极大,如果氢气泄露或者泄漏引起火灾,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

兴登堡还记得么,为什么一个飞艇时代就这么过去了。(当然也不能全怪氢气)。

制氢成本

目前综合制氢成本还是非常高的。

10-16元每公斤,看起来还好,但这只是在工厂端,一旦加上储存和运输的成本,就翻了好几倍。

跟汽油或者电比起来,其实没有多少胜算。

而且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目前制氢的方式还是很不环保的,大头还是煤制氢。

根据能源转型委员会(ETC)的报告,全球生产灰氢的成本目前在0.7至2.2美元/公斤之间,具体数值取决于不同国家的天然气或煤炭价格。在此基础上安装CCS装置,变成蓝氢,成本将会必然超过灰氢,而最清洁环保的绿氢成本约为3-5美元/公斤。

市场经济

目前汽油、柴油和电能等传统的能源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市场体系,而氢燃料的市场尚未完全形成,目前氢气的成本远高于传统燃料,这也限制了氢能源的普及。

我用地图搜了我所在城市的加氢站,结果很令人意外,是一个也没有,虽然是个二线,但怎么说也是一个人口千万的省会城市。

汽车性能

目前有两个路线,一个是氢气内燃机,一个是氢燃料电池,

可是目前来说,这两者的性能都不太行,不管是加速,续航,还是安全性都有待考量。

用车成本

以上所有的原因加在一起就体现在了用车成本上。

比如深蓝SL03氢电版的价格是66.99万,纯电版的不过20万。你要是买个增程版,不过16万元,剩下的50w,就是加98号汽油都够你加到下辈子的。

你是消费者,你会选哪个?

当然长安出氢电版肯定也不是为了卖的,更多的还是技术积累。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氢气会直接干掉汽油和电驱市场,那就是如果有人发现了一种催化剂,撒到水里,就可以自动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当然真的有这天的话,不只是汽车市场,整个人类的发展估计都要完全改写了。而这人,将会成为圣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012.html